馬拉松女護士,犯了兩個大忌
一個馬拉松冠軍的采訪發言,能引起這么廣泛的討論,也是我沒能想到的。
“惡心”、“巨嬰”、“自私自利”、“既要又要”、“精致利己主義者”……網友向來不吝于毒舌吐槽。
但說實話,女護士再自私自利,影響到的也不過是她的同事和領導,和其他人又有什么關系呢?
對非關公共利益的個人做道德判斷,向來都不是我的風格。但拋開網上鋪天蓋地的道德評價,光看女護士的言行,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職場打工人借鑒和警惕的地方。
至少在我看來,馬拉松冠軍張水華,犯了兩個大忌。
第一大忌,把領導和同事架在火上烤
且不說誰對誰錯,我們光看張水華賽后的發言。
張水華說,希望領導能支持她,能周末給她調休,但領導讓她自己跟同事調班,同事不愿意調你就不要去。
言下之意,就是領導不支持自己,同事不理解自己。
因為剛發出來的視頻里,她并沒有說自己是護士,而護士行業注定輪班制,不可能都是正常雙休。這就很容易讓人以為,她的領導和同事在侵占自己周末休息、自由安排的權利。
尤其是,她這番話,是在自己拿了冠軍之后,聲淚俱下說出來的。
這就很嚴重了,冠軍的光環,讓她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,那她的領導和同事,就自然而然地站在她的對立面了,成為了冠軍的敵人。
就這樣,一開始,她把領導和同事一起架在火上烤了。
而在知情人透露【她9年間都在調班,最多一個月調4次,近3個月周末跑了十場馬拉松】(這種說法的真實性不重要,重要的是輿論效果)后,事情就更對她不利了。
一開始就覺得不對勁的,自不必說;一開始還同情她的,那份同情就會化為更為劇烈的厭惡,加倍反噬回去。
“如果領導和同事不支持,你怎么跑那么多馬拉松的?這時候又倒打一耙了!”
把領導和同事架在火上烤,基本上也就把自己架在另一堆火上烤了。
第二大忌,在公共平臺上說私事
張水華想要調班,以方便她參加馬拉松比賽,這本應該是她跟領導與同事的私事,理應私下里去解決。
然而,她卻趁著拿到冠軍之后的采訪,把這件“私事”,曝光在大眾視野中,使之成為了“公共事件”。
不管是真情實感,還是精心策劃,此舉給人的感覺就是,她試圖挾輿論以令領導和同事,借助公共輿論,解決私人問題。
這一點,很少有人提及,但卻非常重要。
她的這種心思,也成為網友對她評判的前提,她既然試圖利用網友的同情,就得接受網友的審視,接受輿論的反噬,公平游戲嘛。
此事之后,361度與之快速解約,就是在順應這種審視和反噬。
《大明王朝1566》里,楊金水說,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,可要上了稱,一千斤也打不住。有些事情私下里說說,還有轉圜的余地,但一旦拿到臺面上說,就只有魚死網破了。
張水華這局不劃算,在內,得罪了領導和同事;在外,得罪了網友和品牌方。屬于偷雞不成蝕把米了。
即使是想“挾輿論以令領導和同事”,也要講究方式方法,最好用的是捧殺,而不是控訴,公共場合要留足面子,把功勞分給他人,才能實現共贏互惠。
但是,我還是想說,如今加諸于張水華身上的謾罵與嘲諷,對她是不公平的。很多人,把曾經受到的、來自巨嬰同事的氣,撒在了她身上,把本不屬于她的憤怒,發泄到了她身上。
作為旁觀者,我們即使去談論她,其實也是可以鍵盤下留情的,她又沒有在實質上給我們造成什么傷害,不是嗎?
這多少印證了我一直以來的判斷:
如果沒有足夠的利益,如果沒有承擔山呼海嘯輿論的心理準備,不要主動把自己的生活變成新聞,不要把自己變成新聞事件的當事人。
網上沖浪,風大雨大,你以為堅固的雨傘,根本擋不住不知道從哪里來的洶涌。
與各位共勉。
—The End—
作者:魏春亮
首發:亮見,ID:liangjian0624